圣约翰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孔祥熙之女孔令仪头婚私奔下嫁二婚插足,嫁 [复制链接]

1#
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 https://jbk.39.net/yiyuanfengcai/ys_bjzkbdfyy/

导语

孔令仪其人,可谓不折不扣的大小姐:父亲是国民*府行*院长兼财*部长,曾号称“掌握中国经济命脉”的孔祥熙,母亲是名媛中的名媛,“宋家三姐妹”中的老大宋霭龄。

连她的名字“令仪”都可在《诗经》中寻觅到踪迹:“岂弟君子,莫不令仪。”或许父母曾希望她成为一名“君子”,无时无刻不保持优雅美好的仪容气度,显示出她来自名门望族的良好教养。

而这位大小姐一生中的两段婚姻,却显得格外离经叛道:头婚时她执意下嫁,一意孤行随爱人私奔,二婚时又成为了插足他人家庭的“第三者”。

而她最终是否真的人如其名,成为了一名“莫不令仪”的君子,还要回到那个波澜不绝的年代,在她不平凡的一生中寻找答案。

养尊处优的大小姐,竟钟情于一个穷小子

年12月,孔令仪出生。

她不仅是孔家的第一个孩子,并且据说眉眼和自己的父亲孔祥熙极像。加之她自小便伶俐可人,一家人把她当成掌上明珠,极尽宠爱,吃穿用度都尽可能给她最好的。

在那个年代,孔令仪每天早上必须要吃一碗熬了一夜的燕窝粥,午餐一定要保证六菜二汤,所用尽是名贵食材,味道也必须鲜美可口;下午茶是必不可少的,并且吃的一定是香港的高级点心。

至于服装,不是上海师傅采用上等丝绸为她量身定做的旗袍,就是来自外国的高级时装。香水脂粉要法国的,洗护用品要英国的。

这些生活习惯,她延续终生。

而除了奢华的生活,父母给予孔令仪的还有贵族式的教育。在孔祥熙的眼中,自己作为孔子后裔,断不可使子女成为目不识丁的庸人,宋霭龄更希望女儿成为上流社会的精英。

因此,小小的孔令仪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甚至学过多门外语和马术。

在南京读中学时,她曾去蒋介石、宋美龄的家中寄宿,两人喜欢女孩,对她视同己出。据说,她可以不敲门进两人房间,蒋介石一有时间就会开车带她兜风,宋美龄更是成了她的“青春期教母”,常找她谈心。

母亲和姨妈的“淑女做派”,极大地影响了她,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贵气;加之她高中毕业后没有出国留学,而是专研文学艺术,对*治十分淡漠,更显出一副清高优雅的气质。长到谈婚论嫁的年龄,她身后自然追求者甚众。

毕竟,她与她背后的家族关系,足以使许多人一步登天。

而越是身份地位高贵的大小姐,她们的父母越会谨慎地选择自己的女婿。嫁对了,是一招妙棋,更可能是一桩成功的*治联姻,女儿无需为生计担忧,女婿也能成为忠心的帮手;嫁错了,不仅影响女儿的终生幸福,更可能使家族积累多年的财富权势毁于一旦。

因此,孔家、宋家上上下下,都在为这位孔大小姐的婚事操心。

先是她的姨妈宋美龄在国民**官中挑挑拣拣,最终确定了一个人选:时任国民*34集团*总司令的胡宗南。

胡宗南英俊潇洒,年轻有为,是蒋介石面前的大红人,可谓前途无量。宋霭龄对这个小伙子也很满意。可孔令仪只和他见了一面便直摇头。

“人是不坏的,但不过一介武夫而已。”她有些不满地说,“也不懂浪漫。”

年,孔令仪26岁,又有人为她说了一门亲事,对方是国民*高级将领卫立煌。卫立煌饱读诗书,才思敏捷,是颇受人爱戴的陆*上将。但是,他比孔令仪足足大了18岁。

孔令仪立刻追问为何卫立煌年近五十还未娶亲。媒人只得告诉她,原来彼时卫立煌的原配刚刚去世,需要一位续弦。

孔令仪马上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。她的理由是卫立煌年纪太大,两人很难有共同语言。况且在这个时候与他发展恋爱关系,也不太合适,更有被人当成“小老婆”的嫌疑。

尔后,又有人为她介绍了国*师长孙桐萱的弟弟孙桐岗。两人不仅年龄相仿,并且孙桐岗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空*高材生,刚从德国留学归来,想必也能在才干上使孔宋两家满意。然而,孔令仪一听说他的身份,立刻又拒绝了。

这三次波折,个中原因是三位男士真的不入孔大小姐法眼,还是她十分排斥这种*治目的性很强的“包办婚姻”,现在已无从可考。

但可以确认的是,她后来相中的“白马王子”,确实是个身份普通、家境一般的人。

与“白马王子”成婚,竟需要巨额嫁妆

这位被孔令仪青睐的小伙子名叫陈纪恩,是在一场宴会上与孔令仪共舞而相识的。宴会结束后,他们互相萌生好感,再次进行单独约会。

也是在这次约会时,孔令仪了解到陈纪恩是圣约翰大学的学生,父亲是一名乐队指挥。被陈纪恩身上的艺术气质折服,孔令仪对他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,坚决要与他结婚。

孔祥熙听说此事,第一反应便是找人彻查陈纪恩,结果令他怒不可遏:陈纪恩的家庭条件非常差,他的大学也是他父亲倾家荡产供他读的。他和宋霭龄有意阻止两人来往,可孔令仪一意孤行,坚决不肯和他分手。

孔祥熙见状,只得亲自插手,先任命陈纪恩为国民*中央银行业务局的副局长。后来又在年将他派到美国工作,试图拆散一对情人。

可没多久,孔令仪就想方设法以留学为由前往美国,与陈纪恩“私奔”。

她大概是想学卓文君当垆卖酒,父母总不可能不管她死活。果然,孔祥熙没有办法,宋霭龄更是担心女儿孤身在异国他乡会受苦,两人让财*部直接税署署长高秉坊的妻子组织财*部妇女工作队,连夜为孔大小姐赶制嫁妆。

足足八箱嫁妆在一个星期内被赶制出来,被孔祥熙包下的专机送往美国。然而,这架飞机却在路上出了事故,八箱嫁妆全部被烧毁。孔祥熙夫妇又让财*部赶制了六箱嫁妆重新起飞。

此事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。《大公报》率先以“谈孔小姐飞美结婚”为题发布极尖锐的评论:

“孔令仪嫁妆的花费,可以使名灾民一年有吃有穿,还可以使他们维持简单再生产。如果把孔令仪的全部花费加起来,是可以救济万人以上的难民。财*部连夜为其加工制作嫁妆也实在令人惊叹。如果把财*部两次为孔令仪制作嫁妆的人力用来赶制前线将士的服装,大约供应两个师的被服不成问题。如果用这笔款子建一所大学,那么在决定了校长之后,只需聘任教授,出示招生广告就够了。”

彼时的中国人民,还身处抗战前线吃紧、物价飞涨的水深火热之中;我*的八路*、新四*,仍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中英勇作战,除夕夜甚至有可能吃不上一顿饺子,却不要人民群众一针一线。

而收到六箱嫁妆的孔令仪,在美国的日子过得也并不如意。两人婚后不久便屡生矛盾,时常吵架。最终,应了孔祥熙夫妇的担忧,陈纪恩开始与其他女子有染,两人很快协议离婚。

“第二春”竟有家有室,大小姐终生定居美国

六十年代初,孔令仪从纽约前往台湾看望蒋介石夫妇,也因此认识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任丈夫*雄盛。

*雄盛是蒋介石的侍卫,每日为蒋介石诵读报纸,并与他共同探讨时事新闻,解答蒋介石的各种问题,见解往往十分独到,深得蒋介石的喜爱。

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才思敏捷,言谈举止风度不俗;尔后又去英国留学学习驾驶喷气式战斗机,回国后成为空**官,深得蒋介石夫妇的欣赏与信任。

因此,此次孔令仪来访,宋美龄特意指派他陪同外甥女游览台湾,保护她的安全。

*雄盛知道孔令仪的身份,自然也不敢怠慢,时刻陪同在她的身边。

久而久之,他的人格魅力居然打动了孔令仪:他幽默风趣,又体贴温柔。最重要的是,他对待孔令仪的态度,不像对待一位身份显赫的名媛,更像是对待一名颇具魅力的女士。

这次旅行,使孔令仪原本已沉寂的心重新燃烧起了爱情的火焰。

然而,她的一腔热情再次被泼了冷水:*雄盛已有家室。

即便如此,近一年后,孔令仪仍然与*雄盛顺利成婚。

有传言称,孔大小姐花了一笔巨款,使*雄盛的原配同意与他离婚;也有人说,两个人是两情相悦,是*雄盛主动向原配提出离婚;还有传言说,是原配主动放弃了这段婚姻;更有人猜测,是否是蒋介石方曾向*雄盛施压……真实情况如何,已不可考。

*雄盛的原配妻子现状如何,也已无从了解。

而晚年的孔令仪在*雄盛的陪伴下过得安稳幸福。两人定居美国,不久后宋美龄定居纽约,晚辈纷纷出力照顾这位年迈的老妇人。这其中,孔令仪不断为她提供住处,照料她的生活,可以说是几位晚辈中最尽心的。

毕竟姨妈一家曾待她如亲生女儿,甚至还因为他们而认识了她现在的老伴。

晚年的孔令仪不再是当年神采飞扬的大小姐。据说,晚年的她尽管仍穿着考究的服饰,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,但性格已经大变,成为了亲切随和的老人。

与兄弟姐妹们不同,她几乎未曾参加任何*治活动,仅为孔家的家事操心。孔家定居美国后,用在中国敛的财购买了大量房产、股票。九十年代末,孔令仪主持变卖了一部分地产,所得两千多万美元均捐给了美国当地的学校、医院。

而年,应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请求,她经过慎重考虑之后,决定向该校捐出大量孔家相关珍贵资料。

孔祥熙的个人经历及相关一手史料,对于研究我国近代经济史、*治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。而孔令仪捐出的这些资料,时间跨度大,数量齐全,足足装了多个文件盒,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。

而对于她的家族及她本人的经历,孔令仪表示:“是非功过,由历史判断。”

8年8月22日,孔令仪逝世。

结语

关于孔令仪及她的家族成员的争议,长久以来一直未曾断绝。而认识这些历史人物的根本,还是要回到历史语境中,看他们的所作所为,看他们的一言一行。

至于孔令仪是否真的成为了“岂弟君子”,时刻保持她的“令仪”气质,大约每个人心中,都有或相似或不同的答案。

毕竟受人爱戴的“君子”,绝不必须也拥有美丽的仪态,和不食人间烟火的贵族气质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